【武职人物】杨昊:我始终怀念关山大道上那个原点

发布者:虫飞飞来源:艺术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0-08-10浏览次数:3005

   &苍产蝉辫;编者按:杨昊,山东临沂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06届毕业生,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从一名专科生,成长为中国最高学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杨昊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请看本期杨昊专访。&苍产蝉辫;

    武职网讯通讯员 宋霞2003年我来到武职求学,在这里度过了叁年的宝贵时光。那段日子里的所见、所学、所想,奠定了我未来的发展之路,令我至今难忘。

我来武职求学那年,艺术设计学院仅有四个专业,我所在的影像工程(后改名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当时只有15名学生、3名专业课老师。学院设立不久,专业课程都是实验性质。如当时开设胶片冲洗课程,不久后因为数码照相广泛流行,手冲胶片成为一门“选学”课。学院的老师十分年轻,与学生一起摸索着学习和实践,我记忆深刻的段林杰、刘波几位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课余经常去他们家蹭饭。回想起来,那种关系比起高校中的教授与学生关系,更有一层蕴含“工匠精神”的师徒之谊。

 杨昊

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更多的是靠着用心、用眼、用手的磨练。我印象中的几位老师对“徒弟”悉心投入。在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开阔视野方面加倍用心。我从这里毕业后,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完成了专升本、考研等学历提升阶段,见识了许多普通本科、211985大学的培养模式。回想起来,我认为武职作为一所负责任的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教学环境、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是非常有特色的,至少对我这种喜欢学习、渴望成长的学生来说,武职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追求卓越的平台。

杨昊(右二)

我在武职受到的教育不仅是技艺方面的,更是人生道路方面的。这一点,在很多“双一流”的高校中也难以窥见。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道”与“器”的关系,告诉我们学精一门手艺所谓“器”,修身养性所谓“道”,只有用高超的思维修养才能将手艺融会贯通,这就是“以道御器”。这种思想修炼使我受益终身,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断提升。

杨昊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

我在学校的叁年,得到学院老师的言传身教,课上课下抓紧时间学习。2006年,我如愿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入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习;后来继续考研,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媒体设计研究生。毕业后,我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升级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工作。一路求学走来,我始终怀念着那个位于武汉市关山大道上的原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从那里我获得了谋生的技术、丰富的理想、奋发的动力,怀着这片初心,我将自信地面对人生路上每一个阶段的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

在这里,我也想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经验:

第一,自信自强,奋斗不息。无论读什么样的大学,凭借什么样的平台发展,最关键的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有些同学因为之前学习上找不到方向,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来到学校后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度日,这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古文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来今往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靠着抱怨、质疑成功的,只有放低身段、平和姿态,才是学习的态度。在任何环境下不抛弃、不放弃,才有成功成才的希望。

第二,任何专业都值得尊敬。电脑编程、外语训练、机械操作……这些技能在任何高校都能学到,那为什么高校和高校之间的专业水平差异很大呢?原因在于“精益求精”四个字上,任何一门课程仅从书本得来,都是浅显无趣的,只有深入研究下去了、“钻”进去了,才能领会专业的精妙之处。我当学生的时候,从摄影这一普通专业入手,接触到了艺术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学科知识,发现每门学科都蕴含着前人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越是研究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从而愈加主动去学习探索。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学习不深入去否定自己的专业课程,要始终抱有谦虚求教的赤诚之心。

第叁,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人到了群体环境中,总是不自觉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尤其是刚踏入社会,习惯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模式,极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学校工作多年,看到很多原本聪慧的学生,被身边的“圈子”浸染,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打游戏、谈恋爱、结伴旅游上,最后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很多学生寝室里书架上除了专业教材,竟找不到一本其他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任何行业都需要勤奋、敬业、注重自我提升的人才,在校学习的阶段是每个青年人最宝贵的时光,只有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对时间的渴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希望同学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最好的时代,活出最好的自己!为武职的明天增光添彩!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