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中国青年报】落实新职教法系列谈|大突破: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

发布者:虫飞飞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4-27浏览次数:710

【编者按】

4月20日,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叁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新法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我们邀请参与过修法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领导,从不同角度撰文,阐述其对新职业教育法的理解,如何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难点和突出问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新职教法系列谈|大突破: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

赵鹏飞

2022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修订通过并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学徒制至此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可以预见,学徒制将由此迎来大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

早在2014年,为解决公司转型升级所引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我国开启了国家层面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前期探索:即由教育部主导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由人社部主导的公司新型学徒制试点。前者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角度,通过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借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后者从加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角度,突出以公司主导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前期探索,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交互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在岗成才”学徒制基本遵循。经验表明,学徒制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最佳方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公司育人主体作用,有效解决公司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

前期探索表明,由于学徒制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学徒制“上热下冷、校热企冷”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且在推进过程中,出现公司培养主体地位缺失、公司培养能力不足、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保障不力、学徒岗位标准不明、工学内容对接不畅、在岗培养技能单一等系列问题。

尤其是“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凸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和育人主体作用,以高质量学徒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而从国际经验来看,高质量学徒制有一些共性要素,比如: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激励作用的成本分担机制、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学徒制实施指南等;同时,为了满足一些重要产业或新兴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徒制对家庭和学徒的吸引力,开展高层次学徒制也成为一个趋势。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完善的政策支持,职教法的修订实施可谓是恰逢其时。

职教法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础,明确了政策支持基本导向。如,职教法提出的“引导公司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能够解决学徒岗位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推动完善行业公司学徒岗位标准。“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公司特别是产教融合型公司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有利于保障学徒培养质量。

“对参与学徒培养的有关公司,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补贴。”“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公司,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公司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这些举措无疑有利于降低公司参与成本,增强公司参与积极性。而对“公司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的,应当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则有利于保障学徒的基本权益。另外,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为开展高层次学徒制创造了条件,无疑能大幅增强学徒制的吸引力。

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将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劳动者是其最鲜明的特色。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其重要任务是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速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升人力资本生产要素质量;通过培养人、实现发展人、从而成就人,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同时,使学徒制成为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要优先在新技术、高端技术等产业领域开展探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迭代周期短,新技术、高端技术人才需求量增长迅猛,单一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无法有效满足此类需求,与公司合作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尤为迫切。而以此为依托,加强学徒制项目设计与管理,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实施内容、路径及典型经验,带动学徒制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应成为探索的重点内容。

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要加快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在政策层面,各地方政府应在职教法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各部门应加强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学徒制培养参与各方尤其是公司的动力和能力。在管理层面,建立健全省级层面学徒制管理机构,协同相关行业组织健全学徒制标准,加快完善学徒制质量监管体系,并打通学徒制中高本衔接和分级培养。在操作层面,校企应健全合作培养机制,尤其要完善校企双导师选拔、认定和使用方式,并在师资结构上,形成校企双带头人、学校骨干教师、公司内训师、公司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等人员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另外,要加强学徒制培养宣传,增强社会对学徒制的认识和共识。通过“政、行、校、企、生”等多方联动,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效落地。

(作者系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